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AG旗舰厅平台 > 新闻动态 >

1949年,宋庆龄问陈赓带多少兵,陈赓回答20万,宋:林彪都80万了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19:20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1949年,陈赓和宋庆龄16年后再次重逢。见到宋庆龄,陈赓尊敬地喊“师母”,畅叙别后之情。紧接着宋庆龄问陈赓:“你如今带了多少兵?”陈赓回答道:“20多万吧。”

宋庆龄听后十分震惊,说:“怎么才20多万?林彪是四期的,他都带了七八十万兵呢!”陈赓笑着说:“林司令进步的比较快嘛……”

众所周知陈赓是黄埔一期生,而林彪是黄埔四期生,那么为何陈赓带的兵却没有林彪多呢?

陈赓

陈赓怒斥林彪:你敢逃,我枪毙你

其实最开始,陈赓是林彪的上级。

1929年1月,红4军连同平江起义后刚上井冈山的红5军,根据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会议精神,在井冈山腹地宁冈县柏露村召开了十分著名的“柏露会议”。

此时湘赣敌军18个团“围剿”井冈山,红4军和红5军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。伤病员无法安置,给养严重短缺,井冈山根据地也被围成了一个铁桶。

柏露会议召开四天后,毛主席代表前委决定:“此次我们要采取围魏救赵的计策,打破敌军对井冈山的‘围剿’,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开辟新的根据地。”紧接着毛主席说了新的部署。

彭德怀、滕代远和黄公略三人率领红5军,连同王佐和袁文才率领的32团留守在井冈山;朱德和毛主席则率领红4军主力28团和31团突围下山,远征赣南。

毛主席

在如此关键的时刻,毛主席提出这一决策无疑是最正确的,这也充分说明毛主席、朱德等人已经认识到井冈山虽然好,但却不是一个久留之地。从政治、经济和军事三个层面讲,井冈山已经完成了它托举、孕育新生红色政权的摇篮作用。

1月14日凌晨,毛主席紧皱眉头看向远方,随后大步向前进的队伍走去。红4军主力共3600余人,战士们在朱德、毛主席等人的率领下,朝着赣南走去。

林彪此前不久刚刚升任红4军28团团长,因此远征赣南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。

临下山前,陈毅心中的担忧显露出来:“老毛,我们这次是远距离作战,和之前有很大的区别。我认为我们的某些干部能否胜任本职工作,是不是要打一个问号?”

毛主席看了一眼陈毅,说:“你是说林彪?”

陈毅点点头,说:“别看林彪人机灵,喜欢耍小聪明,指挥打仗还行,但他爱搞小圈子,革命态度也不够坚决。我是担心下山后,一他不能带好部队,二是不听上级命令。我看是不是要调整一下?”

毛主席和林彪

毛主席并不认同陈毅的看法,他说:“林彪还只是个娃娃,你不让他放手去干,怎么知道他不行呢?古人云:人非生而知之。学而知之嘛!不管干什么都要从实践中来!”

陈毅听了毛主席的话,只好咽下接下来的话,但某种担忧一直萦绕在他的心间。其实陈毅如此担忧也是有理由的,毕竟林彪曾在战场上临阵动摇。

那是发生在1927年的事情,南昌起义后部队南下,战士们抵达粤赣附近。某次林彪所在的营遭到国民党的伏击,该营的副营长是黄埔一期的陈赓。

战斗打响后,陈赓急忙命令三个连队就地散开,形成战斗队形,坚持顶住敌军的进攻。过了一会,趴在一块巨石下指挥战斗的陈赓举枪还击,突然间他看见一个瘦小且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。陈赓回头一看,那人撒开两腿,正在奋力地奔跑。

陈赓顾不上喊叫会暴露自己的位置,举枪高喊道:“林彪,林彪,林连长!”林彪听到陈赓的喊声停了下来,回头看陈赓的时候惊魂未定。陈赓问他:“你跑什么?”由于跑得太快太急,林彪气喘吁吁地说:“陈赓,不,陈营长啊,我们连长牺牲了,不如我们撤退吧?”

陈赓被林彪的话惊在原地,随后说:“没有总部的命令,任何人都不允许撤退,你代理连长往上冲!”林彪摇了摇头,说:“陈营长,我们顶不住了,快逃命吧!”

陈赓生气地用枪朝林彪点了点,说:“你敢跑我枪毙了你!我命令你赶紧回去,把部队组织起来,重新守住山头!”这声音惊得林彪跳了起来,身体差点翻倒。

下一秒林彪扶着墙,看了看周围的人,尖叫着呐喊道:“冲啊!”最终林彪守住了山头。

此次战斗结束后,陈赓左腿中了两发子弹。后来陈赓谈起这件事后曾说:“林彪是很会打仗的,但就需要有人去敲打。”

湘赣战役产生分歧,毛主席支持陈赓

在之后的战斗中,陈赓和林彪还有不少分歧。第一次便是湘赣战役中的分歧。

1949年5月22日,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解放南昌后,部队在南昌、丰城等地区进行短暂的整训。5月26日,中央军委根据新的形势,命令第4兵团归第四野战军指挥,参加对白崇禧的作战。

当时第4兵团的司令员是陈赓,而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是林彪,换而言之陈赓要在林彪手下作战。

在战争年代,为了战事的需要,把一个建制的部队划归或者暂时划归,给另一个建制的部队指挥是非常正常的情况。比如说当初为了增加解放大西北的兵力,军委就曾将华北野战军第18、第19兵团划分给第一野战军,接受彭德怀的指挥。

前文也说过了,陈赓是黄埔一期的学生,而林彪是黄埔四期的学生。当林彪作为新生进学校学习的时候,陈赓已经是黄埔四期步兵科1团7连的连长了。换而言之,陈赓既是林彪的学长,又是他的上级。

南昌起义时,陈赓是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3师6团2营的营长,林彪则是第11军25师73团3营7连的连长。红军长征期间,林彪深受毛主席的赏识,职务也超过了陈赓。

林彪

红军抵达陕北的时候,林彪担任红一军团团长,陈赓担任红一军团的师长。不过后来陈赓曾多次向毛主席和周恩来表示,自己不愿意在林彪手下工作。因此抗日战争爆发后,陈赓来到刘伯承的第129师担任旅长。

如今,陈赓所率领的第4兵团要划归林彪指挥,陈赓收到这一命令后,当即给四兵团的领导讲:“我们要协同第四野战军主力部队作战,务必要顾全大局,积极配合他们的作战,不能挑任务,一定要拣重担子挑。”

此时桂系军阀白崇禧部正在湘赣边境组织防御,企图阻止我军向长沙方向进攻,迟滞我军向华南进攻的步伐。从南昌地区赣江西岸撤退的桂系残部则继续在湘赣沿线残害百姓,赣西地区的人民不断派代表请求我军渡过赣江向西进发,歼灭敌军。

当时四野的司令部在郑州,而陈赓的司令部则在南昌附近,两者之间的距离有2000多里。林彪为了切断白崇禧部的退路,并将其主力一举歼灭在湖南,他决定在长沙衡阳地区发起新的百团大战。

于是林彪电令陈赓率领第四兵团,于7月中旬渡过赣江,随后经宜春进入湖南衡阳、株洲一线,和白崇禧主力部队决一死战。然后第四兵团的三个军为第一梯队,18军委第二梯队;邓华率领的第15兵团则作为四兵团的右翼,沿着浙赣线和四兵团南北齐头并进。

林彪的命令下达的时候,陈赓正在南京开会,由四兵团副司令员郭天民召集各军军长研究这一作战方案。最终经过研究,大家一致认为:

“如果实施林彪的作战计划,向西北方向运动,那么只能侧面攻击白崇禧的尾巴。更何况现在正值盛夏,部队本就因为酷夏大量减员,如果再打疲惫战的话,那么对于下一步围歼白崇禧部将力不从心。”

陈赓开完会回到司令部,他也认为林彪的作战计划是有些不妥的,于是便让郭天民向林彪提出意见,建议林彪修改作战计划。林彪接到陈赓的电报后,当即回复第四兵团:“按照原定作战方案执行。”

陈赓无奈,只好来到兵团前线指挥部驻地樟树村,正式向军委陈述了自己的意见。陈赓在电报中说:

“白崇禧阴险狡诈,正面和他作战的话不容易歼灭其主力。我们必须要采取大迂回、大包围的作战方针,而这次侧击行动根本不是迂回,不能对敌军形成包围。我部有上万人,只要稍有动作就能被敌军发现,一旦被发现,那么敌军将快速退缩到两广,于下一场仗不利。再者现在正值盛夏,北方的士兵比较多,水土不服,非战斗减员越来越多。因此我建议充分利用我兵团的有利态势,继续向南推进,搞大迂回,占领广州,堵截敌军向广东的逃路。”

不过陈赓也在电报中表示,部队正随时待命,准备执行林彪的作战计划。

陈赓将电报同时上报给林彪和第二野战军首长刘伯承和邓小平。毛主席和军委看过陈赓的电报,纷纷同意他的意见。

7月16日,军委给二、四野的电报中明确指出:“和白崇禧部的作战方法,不管是在茶陵,还是在衡阳以南等地,都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的迂回办法,应该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,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性。”

7月17日,毛主席又以军委的名义发出电报:

“陈赓3个军,15兵团2个军都由陈赓率领经赣州、南雄继续南进,准备用三个月的时间占领广州。15兵团2个军协同华南分局所属武装力量,以及曾生纵队负责经营广东全省……”

从7月中旬开始,按照陈赓提出的大迂回、大包围的作战部署,第四兵团向湘赣沿线挺进。8月上旬,部队配合四野兄弟部队,沿着江西通往广东的公路朝赣南进发,准备解放被敌军盘踞的广东省。

陈赓两次违抗林彪命令,毛主席如何处理?

决定南下广州后,陈赓立即率领第四兵团越过赣粤边界的大庾岭,直扑韶关,堵住白崇禧集团南逃广州的退路。驻守在广东的国民党余汉谋集团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恐慌,据守在韶关的第63军更是弃城向南逃去。

陈赓跟踪追击,向广州而去,并迅速占领清远、英德等外围城镇,令广州变成一座孤城。狡猾的白崇禧被迫停止逃跑的步伐,更是一反常态屯兵在湘桂边境,在衡宝地区摆开一副准备和林彪决一死战的架势。

林彪见状当即调兵遣将,并给正向广州进发的第四兵团发去电报:“停止前进,经韶关、英德向西入桂,和第四野战军会合,准备将白崇禧部一举歼灭在湘桂边境附近。”

与此同时军委也发来电报:“同意林彪的建议,四兵团即可前往桂林、柳州,断敌军退路,协同四野全歼白崇禧部。”

陈赓一连接到两封电报,他认为林彪将白崇禧集团歼灭在湘桂边境,不让他们退入广西老家的想法是正确的。但让四兵团放弃进攻广州,转而向桂林等地进发的想法却有些不妥。

那么陈赓为何会这样想呢?

原来是因为四兵团和桂林、柳州的直线距离就有1300余里,更别说还要绕许多弯路。如果用时间来计算的话,还不如就近调派四野的部队来得迅速。如果以四兵团现有的速度继续前进,那么攻下广州将指日可待;如果此时停止前进,仅凭15兵团两个军的兵力夺取广州,那么必定会延迟占领的时间。与此同时四兵团右转向西前进,需要重新集结部队、筹措后勤等,很有可能形成广州不能以最短的时间解放。

经过慎重的考虑,陈赓决定给林彪和军委发去电报,陈述自己的意见。

毛主席和军委经过再三考虑,最终决定收回成命,同意陈赓的建议:“同意陈赓同志的意见,决定第四兵团仍按照之前的任务执行。”林彪也同意了陈赓的请示。

陈赓当即指挥第四兵团的战士们向广州进攻,余汉谋部听闻弃城南逃。陈赓知道后果断命令战士们绕城而过,全力追击余汉谋部。

10月23日,第四兵团在阳江将余汉谋集团团团包围,激战整整三天,最终全歼敌军6万余人。

在阳江大捷的同时,林彪也在衡宝吃掉了白崇禧5万精兵,白崇禧残部被迫撤退到广西。此时白崇禧清楚地知道广西不是自己的福地,可以供自己逃跑的路线有两条:第一是云南和贵州;第二则是海外。

11月15日,解放军占领贵阳,因此白崇禧只能选择逃往海外。随后白崇禧决定在广东西南海滨地区发动“南线攻势”,夺取雷州半岛,从而打开通往海南和海外的大门。

白崇禧

为了能够成功,白崇禧精心部署了一个声东击西的计划:派鲁道源兵团在岑溪县以东假装进攻,吸引和迷惑第四野战军的注意力。与此同时将主力张淦兵团秘密向博白、陆川等地集结,趁机杀出重围,夺取雷州半岛。

幸好陈赓已经意识到雷州半岛是白崇禧集团向南逃的必经之路,他在廉江到信宜一线展开了自己的主力13军和14军,牢牢卡住白崇禧进入雷州半岛的入口。

鲁道源兵团大规模的佯攻令林彪看到了歼灭他们的契机,于是命令陈赓除了留一个师在廉江阻击白崇禧部外,剩下的部队全部北上,和第四野战军合力围歼鲁道源兵团。

接到林彪的命令后,陈赓大吃一惊:

“如果只留一个师阻击白崇禧部的话,那么不管怎么样也是阻挡不了的。如果雷州半岛失守,那么白崇禧残部就能轻而易举地从海上逃走。但第四兵团坚决堵住雷州半岛入口的话,一旦第四野战军赶到,不仅白崇禧残部插翅难逃,连鲁道源兵团都是瓮中之鳖。”

陈赓当即向林彪和军委发去电报,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建议。毛主席当即回电:“同意陈赓同志的建议。”

由于第四兵团一直坚守在雷州半岛的入口,令白崇禧的张淦兵团在苦战两天后,不得不败退北海、钦州一带,最终被第四兵团和第四野战军合歼。

陈赓带20万兵,林彪为何能带80万?

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,后勤人员忙着四处动员腾房子给部队住。两名干部在上海的莫里哀路发现一座大宅院,于是上前敲门说明来意。这座大宅院的主人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妇人,她用上海话和蔼可亲地说:“我是搞儿童福利工作的,请不要要求我腾房子。”

两名干部回来将这件事汇报给兵团司令员和政委,司令员和政委决定亲自去动员。他们两个刚进院子,那位妇人就出来接待,她仍用和气的口吻说:“我是宋庆龄。”

宋庆龄

司令员和政委一听眼前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庆龄,一下子慌了神,扭头就跑。回到市长办公室,他们两人向陈毅说明今天的遭遇,陈毅一听也愣了,说:“我说两位老大哥,上海那么大,你们怎么偏偏去孙夫人那里了?你们两个也是老人了,怎么连孙夫人也不认识?那你们道歉没有?”

两人当即羞愧地说:“我们当时慌了神,一转头就走了,没来得及道歉……”

陈毅急得在办公室走来走去:“这该怎么办?对了,陈赓也在上海,他和孙夫人的关系很好,让他去和孙夫人解释一下。”

不一会陈赓被请到市委,他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禁眉头一皱:“孙夫人对我很关心,这是不假,但让我去见她,她一定会问我带了多少兵,那我怎么说?我来上海这么久不敢去见她,就是因为这件事。”

陈毅摆了摆手,说:“这有什么,你就说带20多万嘛!”陈赓有些迟疑地说:“那不是在吹牛皮吗?”陈毅笑着说:“你那些大大小小的部队加在一起,也有十七八万了,不算吹牛皮。”陈赓点点头,答应了下来。

陈赓和宋庆龄已经16年没有见面了,但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并没有生疏。见到宋庆龄,陈赓尊敬地喊了句“师母”,紧接着宋庆龄问他:“你带多少兵啊?”陈赓摸了摸头,说:“也没多少,20多万。”

宋庆龄十分震惊地说:“怎么才20多万?林彪是四期生,他都带了七八十万。”

陈赓笑了笑,说:“林司令进步比较快嘛!”“你们同期的胡宗南也带了30万……”

陈赓只好笑笑,将话题转到腾房子的事上。宋庆龄也很坦然:

“你知道的,我和共产党人一直都在合作,一直都在支持共产党人的事业,但是有些事情我不方便出面。他们要我腾房子,不是我不愿意,而是担心这件事传出去对你们不好,我不能让他们钻这个空子。你们的人不认识我,也不能怪他们……”

临走前,宋庆龄向陈赓发出邀请:“我和共产党人打了20多年交到,但并不轻易请谁吃饭。明天我请你来吃饭,让你的夫人也一起来……”

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,陈赓是黄埔一期生,林彪是黄埔四期生,陈赓的能力并不差,那么两人带的兵差距为何如此之大?

其实原因很简单,大家都知道陈赓早年曾从事地下党情报工作,尽管他的资历老,但在中央苏区,陈赓又得从头做起。红军长征期间,陈赓被任命为干部团的团长。虽然这个团长有些特殊,职级也不低,但还是不能和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相比。

新中国成立后,陈赓仍时时刻刻为我党、为人民奉献。

1952年4月,陈赓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,率部入朝。入朝后不久,陈赓特意在朝鲜修筑“地下长城”,这也是著名的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的最初设想,这一构想有力地抗拒了敌军在1951年发动的秋季攻势。

1952年7月,陈赓在既没有校舍,也没有教授的情况下,开始执行筹备一所大型的现代化军事工程大学。经过一年的努力,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建立,陈赓被任命为院长。

1955年,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。

然而从1959年开始,陈赓的身体越来越差。1962年陈赓因病逝世,享年58岁。

#深度好文计划#